资讯频道
当前位置:
西部百景:儋耳山一路风光一路诗
2016-06-30 09:26   评论(0)

儋耳山一路风光一路诗

  临高县百仞滩风光 本报记者 李幸璜 摄

  西部百景

  ■ 本报记者 易宗平

  通讯员 梁娥 何文新

  “突兀隘空虚,他山总不如。君看道旁石,尽是补天余。”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当年登临儋耳山时,即兴吟咏的一首五绝。

  公元1097年,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。在《儋耳山》诗中,“补天余”之句,由眼前斑斓的五色石,让东坡联想到女娲补天的典故。

  据《儋县志》载:儋耳山,又叫藤山、松林山,属儋州北部主山,海拔193米,旧儋州八景之一,古称“松林晚翠”。如今,位于儋州木棠镇境内的儋耳山,其“一路风光一路诗”的登山之旅,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纷纷前来。

  登山眺望,风光无限

  从儋耳山的山脚出发,虽山势险峻、费力颇多,但满目苍翠、鸟语花香。沿着土路前行,每到一个“之字形”山路拐角处,回首俯瞰,可见山下风景无限。在攀登儋耳山的途中,不时遇见上山、下山的人群。“快要到了,前面就是山顶!”有的下山者笑着说。许多上山者在爬山时挥汗如雨,一直向上。

  当我们大汗淋漓登上山巅,在博望台上眺望,山下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情,顿时油然而生。

  庙宇古朴,诉说沧桑

  在儋耳山顶,白衣公庙前有两块门墩石,上面有不少斑驳的小孔,这是风化剥蚀的痕迹,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岁月。

  据儋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、作家谢有造介绍,儋耳山上建有白衣公庙,而这白衣公是谁,历来说法不一。目前已知至少有两位名人来此修炼过:一是临高僧和靖,号白衣慈父,生于1126年,功成腾化于1186年;一是琼山白玉蟾,字如晦,白叟,曾在黎母山修炼,又到松林岭(儋耳山)继续修炼提升。

  历史记载,明代,儋州新州镇大屯村人许子伟入白衣公庙苦读,三年后考中进士,授官行人司行人。这为白衣公庙又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,也使儋耳山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一座“福山”。

  春往秋来,游览者众

  山顶大门上,有一副对联值得玩味:“会友太虚,春往秋来增醉意;仙壇博望,风清云淡话升平。”此处“太虚”,与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有相通之处。

  步入白衣公庙,也有一副对联:“身居北岸功名远,志在南宗道义长。”此处的“南宗道义”,代表者就是白玉蟾。谢有造说,白玉蟾信奉道教,爱行侠仗义,还精通书画,擅长诗赋,在儋州曾留下了两首诗作。

  这两首诗作,其一是《送春郊行》:“怨风怨雨总皆非,风雨不来春亦归。越乌啼残花影瘦,吴蚕眼老柘荫稀。枝头红绽梅初熟,口角黄干燕学飞。我亦欲归归不得,担头犹挂一蓑衣。”其二是《山居》:“松竹成林云气深,洞门风冷绿苔阴。落花飞尽春山在,幽鸟声中动客心。”

  登临儋耳山,令人思接千载,神通万里。白衣公庙管理者——75岁的洪志扬说,每月初一、十五到此游览的人很多,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,到儋耳山登高的游客更是摩肩接踵、络绎不绝。


来源:琼生活

0 条评论

评论